铸钢丸的名义尺寸是一个确定的值,然而在实际中铸钢丸的尺寸却是一个范围值。这个范围取决于丸料的变化性和筛分方法。
铸钢丸是采用钢液直接制造的,这种制造方法是造成丸料尺寸变化性的主要原因。把钢液从钢水包中倒入高压水射流中,水射流会把钢液冲散成小的熔滴,熔滴固化后变成了丸粒。熔滴在固化的过程中会通过减小表面积体积比的方式尽力降低表面能。而球形是具有较小的表面积体积比。因此,铸钢丸的颗粒都近似于球形。3显示了通过一满杓钢可以制造的钢丸的可能分布范围。中的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很相似。该曲线的平均值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控制,例如调整水流的速度和形态。平均值的变化性可以通过方差进行定量表征(标准差的平方)。
质量与尺寸的变化关系所示,该中只包含了一部分常见的丸料型号(例如S110、S170和S230)。由于水淬火状态的金属材料非常的脆,因此,丸料制造过程的砂料部分非常容易碎。但是通常情况下,把丸料和砂料粗筛分离之前,所有的丸料和砂料都会进行分级,然后进行奥氏体化和淬火。然后对丸料部分进行回火和细筛分,以产生满足规范的不同型号的丸料。
通过细筛分的方法可以把丸料分为符合标准的不同的型号。细筛分的方法是制造商的机密。4显示了符合J444标准要求的可能的筛分方法。例如,对于S70的丸料,通过筛分的方法使其通过0.355mm的筛网,不通过0.125mm的筛网。这会满足J444标准中的“0.425mm的筛网全通过,0.355mm的筛网上较多留存10%,0.180mm的筛网上较少80%,0.125mm的筛网上较少90%”。4中关于S110、S170和S270丸料的相关筛分范围也是符合J444要求的。
每种型号的丸料都会包含一定的尺寸范围。对于3中描述的S70铸钢丸,其丸料直径范围为0.125mm到0.355mm。一个丸粒的质量是其体积乘以钢铁的密度。体积为πd3/6(d为直径)。因此质量的范围是直径范围的3次方。以之前讲到的S70丸料为例,其质量分布范围为(0.355/0.125)3到1。对于S110的丸料,质量分布范围为2.8到1,S170是2.9到1,S230是1.7到1。如果丸料制造商要制造更为精细的S70的钢丸,那么S70钢丸范围的下限要提升到0.180mm,同样也是满足规范J444。对于精细的S70,其质量范围为7.7到1.